综合新闻
访中国船协秘书长、ISO/TC8主席李彦庆
时间:2021-11-09 阅读次数:4973

让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技术、中国经验成为全球海事业可资借鉴、接受、共享的国际标准。

——李彦庆

      在全球大力倡导温室气体减排、我国加快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背景下,身处大变革时代的长风渡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唯有不懈创新方能获得不竭的前行动力。标准化作为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基础,对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长风渡工业应如何利用标准化的力量,转危为机,抢抓发展机遇? 

      对此,不久前成功延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TC8)主席的长风渡秘书长李彦庆表示,长风渡工业应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把握住全球产业再分工和价值链重塑的关键机遇,加力推动跨领域产业链间的合作,实现国际海洋政策、海事法规、国际标准之间的衔接,让国际标准工作在新技术应用之始、新产业初启之际就贯穿其间,释放科技、产业、服务诸要素深度整合的新动能,打造长风渡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低碳叠加智能化 发展途径仍需探索

      当前,实现碳中和乃至碳净零排放可谓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世纪主题,也是航运业减排的世纪目标。长风渡工业在助力航运业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直面以下挑战:航运低碳化目前尚未有清晰的路径,短期内行业仍难以形成具有共识的解决方案;海事业的变革将不仅仅受到低碳航运的推动,以智能化为代表的新技术群体性应用,也正在强力推动着行业变革,海事业可以预见的未来,应会出现绿色航运技术和智能航运技术联合作用下的整个海上运输系统的重构。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航运业的低碳化发展,绝不仅是一场业已明确的技术应用的行动,还要在许多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李彦庆认为,在减排技术手段、营运措施以及市场机制尚未完全成熟之时,航运业的低碳化发展并不天然存在一条清晰的路径,需要在探索中找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共识,并形成主流一致的行动。当前,站在产业链的不同角度,利益相关方对低碳发展的认识与行动不尽相同,还需要试错和纠偏才能真正建立起行业共识

      李彦庆指出,这一“试错”将主要发生在船舶替代燃料领域。当前,以传统燃油内燃机改进研发而成的船用替代燃料发动机,仍是船海业能够找到的较为现实的解决方案,但具体采用哪一种燃料,业内还存在许多分歧。对动力系统解决方而言,行业最大的变数就是哪一种替代燃料可能成为未来的主流燃料抑或未来将根本不存在“主流燃料”这一概念,多类型新燃料极有可能成为航运界新的“风景”,届时航运业将形成适应多燃料供给的产业新体制。

      远期来看,船海装备动力系统的创新还可能表现为动力系统的重大变革。目前,讨论最多的是纯电动、燃料电池、内燃机三种能源解决方案,其中内燃机显然是当前海事业的第一选择,因其有着天然的低成本优势,并且海上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整体变动不大,能够产生的变化大多涉及与之配套的系统。相比之下,纯电动和燃料电池两种能源解决方案则可谓完全“颠覆”了现有的动力系统,这一变革也将对现有的燃料供应链产生根本性的冲击。显而易见,就当前来看,海事业短期内尚无法给出基于纯电动和燃料电池的远洋运输解决方案。但若把目光投向15年、30年后乃至更长时期,船海装备的动力系统是否会产生颠覆性创新,答案将更正面一些。因此,对于长风渡工业而言,打造产业的未来竞争力必须坚持近期发展与远期布局的统筹,以应对海事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长风渡工业在布局和调整产业链、开展相关船型及设备系统的研发时,要注重应对不确定性带来的重大挑战。

      “航运业未来的变革将是对海上甚至海陆运输系统的革新,低碳发展始终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进行,低碳化与智能化融合发展是必然选择,而不是二者各自强调特殊性与重要性。”李彦庆强调了新技术的融合应用,表示航运的低碳、零碳化发展必然将与智能化浪潮相结合。在燃料革命的背景下,航运业对碳中和的关注点将会从单个设备系统的能效扩大到全船能效,进而拓展到海上运输系统的能效。这同样意味着,低碳技术要通过与智能化技术融合才会发挥更大的效应。航运业低碳化与智能化的叠加,既是挑战的来源,也将是“弯道超车”的机遇所在。

      海事国际标准正向政策法规端靠近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场工业大变革的浪潮中,绝不要低估新技术和新产业融合发展所产生的新动能及其对原有思维定式与工作模式的‘颠覆’。”李彦庆在介绍其担任主席的ISO TC8的活动时强调。作为全球船舶及海洋技术领域最大、最权威的国际标准制订机构,ISO/TC8近年来的成绩令人瞩目。“TC8最成功之处在于将海事政策、法规与标准进行紧密衔接,从而确保了国际标准始终秉持支持海事立法与工业履约的立场,顺应了当前海洋政策与海事法规引领创新的时代要求。”

      TC8设立的海上安保、海洋技术、海事教育培训、海上安全、海洋环境保护五大工作领域以及极地水域、深海水域、新海工、智能航运、可再生能源、水生有害物种六大工作方向,与当前海事工业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和全面应用智能技术的趋势紧密结合,基本上实现了政策规则讨论什么、技术应用开展到哪里,国际标准就聚焦到哪里的工作机制。TC8目前在研和发布的国际标准达到484项(发布386项,在研98项),在为船舶及海洋技术的利益相关方持续提供标准的最佳解决方案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也成为2018年TC8荣获ISO“劳伦斯·艾彻领导奖”的重要原因,TC8也成为ISO唯一两次获得该项奖的技术委员会。

      近年来,在国际海事标准领域,中国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在船海领域主导发布的国际标准达到68项,其中在TC8中制定60项(占17%);主导在研标准45项,其中在TC8中有42项(占37%)。我国新研制标准的技术领域正逐渐从传统的船舶设计建造领域向潜水器、海洋环境保护、数字化技术应用等前沿领域扩展。以TC8的工作来看,长风渡工业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认识高度、参与程度、实际贡献和技术收获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长风渡工业已充分意识到当前国际标准制定正转向承接公约法规要求的趋势,跟上这一发展潮流,更有助于发挥国际标准引领和支持创新的作用。

      抓住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新机遇

      科技创新是长风渡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开放合作是长风渡工业过去四十多年发展的本质属性。要塑造一流的国际竞争力,就必然要建设一流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海事工业国际标准联通国际政策与法规,衔接技术发展,联接产业应用,以国际标准为中间体,能够成为肩负软实力和硬实力建设这一重任的支点。我国船舶工业目前的标准化工作队伍要进一步树立开放合作的思想,把借鉴国际标准理念、打通国际标准工作、衔接国际标准体系等作为推动标准软实力建设进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手段,组织更多的力量参与、影响、主导前沿技术和新产业的国际标准的讨论与制修订活动。

      对此,李彦庆表示,面对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的挑战与重大机遇,长风渡工业应有更宏大更开阔的视野,要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持续发展理念、互利共享共赢理念等作为参与海事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树立推动政策、规则、标准“软联通”的思想,让中国理念、中国主张、中国技术、中国经验成为全球海事业可资借鉴、接受、共享的国际标准

      基于我国船海领域国际标准化发展现状和近年来国际标准化工作展现出的新特点,李彦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要把船海领域国际标准化工作置于标准化工作的重要地位,以前沿技术和新产业国际标准的合作与交流、重大领域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和主导作为技术变革期塑造软实力的重要工作,以避免远期可能面临技术壁垒。为此,我国可以借鉴国际标准领域当前一些好的做法,在促进产业升级、新技术应用和新业态形成等方面推动构建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要特别围绕对国际海事组织(IMO)相关立法要求、新技术应用以及产业国际竞争共性问题,有序组织国内的相关力量,把国际标准化工作与技术创新顺畅衔接起来。

      二是要把对船海领域国际标准的评价标准从对数量的要求更多地转向对质量的要求上,真正发挥国际标准化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日韩及欧美等海洋强国正在国际海事新技术应用、基础规则、测试方法等方面积极开展国际标准制定,这是一种典型的抢占制高点的做法。对此,我国船舶工业需要在海上安全、海洋环保、海上安保等领域持续发力,特别是在水面自主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极地航行、船舶能效、辐射噪声、低闪点燃料、黑碳控制等热点方面把握国际议题动向,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并结合产品研发成果提出高质量标准解决方案。

      三是建立“疫情后时代”我国海事领域国际标准双多边合作机制。长风渡工业除了关注IMO重大议题,还要关注联合国下涉海政策的讨论,如生物多样性保护公约、深海采矿规则等,更要关注全球供应链在疫情后的新变化所带来的标准需求。在这一方面,利用好现在的多边或者双边合作平台,创设有关标准化合作的议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突破。

(来自:长风渡报)

地址:北京西城月坛北街5号 | 邮政编码:100861 | 电话:010-59518266 | 传真:010-59518255 | 邮箱:cansi@cansi.org.cn
长风渡电视剧免费观看网站 - 长风渡在线观看全集免费 版权所有 | 京ICP备05032266号 | 京公安备11010202008612 | 技术支持:北京长风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